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在儿童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中的诊断价值(2)

来源:中国肛肠病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4 06:3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CT诊断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主要通过显示肠管、肠系膜、肠系膜血管走行及肠管受累情况而明确诊断。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肠腔螺旋样扭转及含有脂

CT诊断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主要通过显示肠管、肠系膜、肠系膜血管走行及肠管受累情况而明确诊断。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肠腔螺旋样扭转及含有脂肪的肠系膜与系膜血管相伴随而形成漩涡状团块,是构成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CT表现的病理学基础。因此,肠管、肠系膜及系膜血管围绕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走行,形成典型的“漩涡征”,应该是CT诊断该病的主要征象,但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由于肠系膜脂肪含量较少,因此常难以清楚显示肠系膜走行,CT仅表现为肠管及系膜血管围绕肠系膜上动脉走行,形成“漩涡征”。本组11例患儿中10例有“漩涡征”表现,其中4例可清楚显示肠系膜走行,形成典型“漩涡征”,另外6例患儿中4例为新生儿,仅表现为肠管及系膜血管围绕肠系膜上动脉走行而形成的“漩涡征”。由于肠管受累而引起的伴发征象也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如漩涡传入处肠管和传出处肠管由于充满内容物而扩张,其紧邻漩涡处肠管呈鸟嘴样改变,即“鸟喙征”[7],本组6例患儿出现此征象,其中1例患儿同时伴有肠壁积气。此外,还可出现肠壁重度水肿、肠系膜水肿、肠系膜静脉重度淤血以及腹盆腔积液等征象,本组4例患儿伴有肠壁及肠系膜水肿,4例伴有腹盆腔积液。

图1 男,9岁,因腹痛伴呕吐3天入院。a)腹部CT平扫示中腹部肠系膜根部包块呈漩涡状(箭);b)CT增强扫描示中腹部肠管、肠系膜及系膜血管围绕肠系膜上动脉走行,呈典型“漩涡征”(箭);c)增强扫描薄层MIP图示中腹部肠系膜血管围绕肠系膜上动脉走行(箭)。 图2 男,1岁3个月,因腹痛伴呕吐1周入院。a)腹部CT增强扫描示中腹部肠管、肠系膜及系膜血管围绕肠系膜上动脉走行,呈典型“漩涡征”(箭),可见腹腔积液;b)增强扫描薄层MIP重组图示中腹部肠系膜血管围绕肠系膜上动脉走行(箭);c)增强扫描冠状面VR 图示中腹部肠系膜血管围绕肠系膜上动脉走行(箭)。

图3 男,13天,因便血1天入院。a)腹部CT增强扫描示中腹部肠管及系膜血管围绕肠系膜上动脉走行,呈“漩涡征”,紧邻漩涡处肠管明显扩张呈鸟嘴样改变;b)腹部CT增强扫描示肠管扩张、积液并伴有肠壁积气(箭)。 图4 男,3岁,因腹痛、呕吐伴便血1天入院,腹部CT增强扫描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血管位置互换(箭),肠系膜上动脉位于右侧,而肠系膜上静脉位于左侧,并伴有腹部肠管扩张、积液及腹腔积液。

文献认为CT显示有肠管围绕肠系膜根部出现“漩涡征”伴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排列迷失,即可诊断为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8]。本组11例患儿中10例具有“漩涡征”表现。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上静脉位置互换,即“换位征”,常被认为是CT诊断肠旋转不良的依据[9],但本组仅1例患儿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位置互换及肠管受累征象,而未出现“漩涡征”,经手术证实为小肠及升结肠顺时针扭转360°,术中同时发现患儿有粘连性肠梗阻,此例患儿表现不典型,考虑可能与扭转肠管发生粘连有关。也有文献报道,由于部分患者肠系膜和肠系膜血管走行复杂,多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此显示血管走行较为困难[10],通过本组病例的观察,笔者认为轴面薄层MIP重建结合冠状面VR 重建图像可以很好地显示肠系膜血管的走行情况,为诊断提供更加直观的信息。

文章来源:《中国肛肠病杂志》 网址: http://www.zggcbzz.cn/qikandaodu/2021/0514/622.html



上一篇:急性腹痛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肠病表现
下一篇:其他腹部疾病误诊为阑尾脓肿二例

中国肛肠病杂志投稿 | 中国肛肠病杂志编辑部| 中国肛肠病杂志版面费 | 中国肛肠病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肛肠病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肛肠病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